从暴涨950%到吨价持续阴跌超万元,火爆一时的碳酸锂再度引发大众关注。近日,碳酸锂报价工业级碳酸锂报价415000元/吨,较年度高值520000元/吨
随着疫情管控对生产方面影响逐步褪去,碳酸锂部分新增产能仍在爬坡释放,叠加材料厂在节前订单尚未确定,碳酸锂价格仍有下调的预期。除了风口浪尖上的碳酸锂之外,近期近百种原材料价格持续阴跌。氢氧化锂、磷酸铁锂、丁二醇、苯胺等化工原料吨价下跌超过千元,几十种化工品吨价下跌超过百元,让去年下半年以来被高价位原材料“折磨”的企业松了一口气。
三聚氰胺目前报价103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466.67元/吨,跌幅12.46%;
1,4-丁二醇目前报价2334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3140元/吨,跌幅11.86%;
氢氧化锂目前报价4700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8666.66元/吨,跌幅1.81%。
近百种原材料下跌,其实本质上属于一种理性回调的过程。此前在疫情反扑严峻及运输不畅的经济环境下,众多塑料企业为了给“解封”后的销售做准备,合力推高了塑胶原料的价格,造成一种货紧价扬的状态,颇有一些“泡沫”的意味。而随着各地陆续解封,开工率持续回升,塑料市场的畅通情况也逐渐乐观,库存高位的塑料供应商开始逐步发货,下游对高价原料的也使得塑料市场高价位失去了支撑。
尽管对于上游原料商而言,价格阴跌的市场行情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玻璃,但对于塑料制品产业而言,却是一种无形的利好。众所周知,国际原油、天然气、煤炭等能源端的供应和价格首先会影响到上游的塑胶原料,随后一级级传导而下,但越是到中下游产业,带来的成本压力就越大,综合因素也更为复杂,塑料产业亦然。且在目前5月中旬塑料行业并不是旺季,需求端的订单情况也不乐观,如果成本端的原料价格持续上扬,对于塑料企业而言将是巨大的压力。
正如不少采购所说玻璃,“不涨即是跌,不亏即是赚”,上游的压力减轻对于目前水深火热的塑料制品企业来说,无疑是久旱逢甘露一般的利好存在。